教孩子努力很重要,可是失敗了他超挫折怎麼辦?

「我都那麼努力了,為什麼還考不好?」
「我不想再畫了啦,我畫得好醜!」
「你不是說只要努力就會有成果嗎?我明明很努力了!」

很多家長可能都有遇過這樣的時候——
孩子很願意投入、很努力,
但一遇到挫折就像氣球洩了氣,連喜歡的事都不想碰。

這讓我們很心疼,也會開始懷疑:

「我是不是太強調努力了?這樣會讓他變得太在意表現嗎?」


🧠 努力本來就不是保證成功,而是一種態度

我們大人都知道一件事:

努力很重要,但努力也不一定馬上有成果。

但孩子還在學習這個世界的運作,
如果我們沒有說清楚,孩子會很容易以為:

「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」
→ 然後一旦沒成功,就覺得:「是不是我不夠好?」

這時候,孩子會很挫折,不是因為不想努力,
而是因為他誤會了「努力的意義」。


🪄 我們可以怎麼說,讓孩子更有彈性?

💬 1. 把重點放在「過程中的行動」,不是結果的對錯
👉「你剛剛願意試第三次,我真的有看到你在努力。」
➡ 孩子學到:「努力是一種行動,不是只有結果好才值得被肯定。」

💬 2. 幫他「說出失敗的心情」,他比較願意面對它
👉「你是不是現在覺得有點失望?因為你很想要那個結果?」
➡ 不是鼓勵他否認情緒,而是幫他接住失敗的當下。

💬 3. 把失敗變成一個可以一起討論的事情
👉「有沒有什麼地方我們下次可以再試試看別的方式?」
➡ 這樣孩子學到:失敗是「未完成」,不是「我很糟」。


🌱 不是不要談努力,而是讓孩子懂得看見「過程裡的自己」

有些人會說:「不要太強調努力,免得孩子變得很在意成就。」
但 Tr. Vivi 覺得:

努力值得被看見,但不是用來換取愛的條件。

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:

  • 你願意嘗試、願意不放棄,這本身就很值得肯定
  • 不一定要成功才值得被愛,也不需要完美才可以繼續做你喜歡的事
  • 爸媽在乎的,不是你有沒有得第一,而是你在過程中怎麼對待自己

這樣,孩子才會明白:

「我失敗了沒關係,我還是有價值的。」


📚 參考資料
《The Gifts of Failure》Jessica Lahey
中文譯本:《放手,讓孩子學失敗》
👉 作者是一位老師兼家長,她在書中指出,過度保護孩子遠離失敗,反而會削弱他們的學習動機與內在韌性,真正的成長來自孩子從失敗中重新站起來的能力。

到活動介紹列表 到親子話題列表 到科學小知識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