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爸媽都聽過一句話:「每天一定要陪孩子閱讀!」
但忙碌的生活裡,
有時候真的很難做到每天安靜下來共讀一本書。
那麼,真的「每天」都要陪讀,才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嗎?
🤔 陪讀的真正意義是什麼?
- 建立親子連結。
陪讀最重要的,不只是讀完幾本書,而是透過共讀的時光,建立溫暖、安全的情感連結。 - 培養對閱讀的好感。
當孩子把閱讀跟快樂的陪伴經驗連結在一起,閱讀自然變成一件愉快的事。 - 讓閱讀融入日常生活。
不一定要每天固定讀一本書,只要生活中有跟文字、故事互動的經驗,都在滋養孩子的閱讀素養。
📝 怎麼做更適合自己的家庭?
- 彈性安排共讀時間。
不必拘泥於每天一定要讀多久,可以依照家庭的作息,找適合大家的閱讀時段,比如週末早晨、睡前 10 分鐘。 - 多元方式接觸閱讀。
聽故事、一起講繪本、看簡單的知識書,都是很棒的閱讀方式,不需要侷限於「正式共讀」。 - 創造愉快的閱讀經驗。
讓閱讀成為一種放鬆、自由的活動,而不是被要求完成的「任務」。
💬 小結論
重點不是每天硬性規定陪讀,
而是讓孩子在生活中自然地喜歡上閱讀。
當閱讀成為一種習慣,而不是壓力,
孩子會把書本當作一生的好朋友喔!
📚 參考資料
National Institute for Literacy. (2008). Developing Early Literacy: Report of the National Early Literacy Panel.
中文摘要: 研究指出,幼兒期接觸多元的語言和閱讀經驗,有助於未來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,但閱讀活動應以正向、愉悅的經驗為主,不宜施加壓力。
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(AAP). (2014). Literacy Promotion: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Primary Care Pediatric Practice.
中文摘要: 美國兒科學會強調,從嬰兒期開始鼓勵共讀有助於親子關係和語言發展,但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將閱讀視為快樂和安全感來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