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孩子做錯事時,
有些大人會不自覺地用打罵來「管教」,希望孩子立刻改正。
但打罵,真的能讓孩子變乖嗎?
還是只是暫時壓抑了情緒,留下了更多看不見的傷痕呢?
🤔 打罵對孩子的影響
- 打罵可能讓孩子害怕,而不是理解。
當孩子因為害怕被打而停止行為時,他們學到的是「不要被抓到」,而不是了解行為背後的對錯。 - 打罵容易破壞親子關係。
經常用打罵的方式溝通,會讓孩子逐漸害怕父母,甚至在遇到問題時選擇隱瞞而非求助。 - 打罵無助於長期行為改變。
研究發現,雖然短期內看似有效,但長期來看,打罵反而與孩子的攻擊行為、自尊心低落有關聯。
📝 教養上可以怎麼做?
- 以冷靜堅定的方式設立界線。
清楚地告訴孩子哪些行為可以接受,哪些不行,並且溫和而堅定地執行後果。 - 引導孩子了解行為的原因。
比起單純懲罰,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理解,為什麼某些行為是不可取的,該如何改善。 - 示範情緒管理的方法。
當大人自己也能冷靜表達情緒,孩子自然能從中學習到更健康的情緒處理方式。
💬 小結論
打罵不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。
真正的教養,是以尊重、理解和引導為基礎,幫助孩子在愛與安全感中成長。
📚 參考資料
Gershoff, E. T., & Grogan-Kaylor, A. (2016). Spanking and Child Outcomes: Old Controversies and New Meta-Analyses.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.
中文摘要: 這份大型綜合分析指出,打罵與孩子的攻擊行為、反社會行為、自尊低落與心理健康問題有正相關,並不支持打罵能帶來良好行為的觀點。
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(AAP). (2018). Effective Discipline to Raise Healthy Children.
中文摘要: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,父母應以非暴力的方式設立界線與教養,打罵會增加兒童行為與心理問題的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