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麼陪孩子面對挫折?

孩子在人生路上,
一定會遇到失敗、跌倒、被拒絕的時候。

爸媽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勇敢面對,
但又擔心孩子受挫後,變得害怕或失去自信。

我們該怎麼陪伴孩子,讓他們學會從挫折中成長呢?


🤔 孩子遇到挫折時,內心在想什麼?

  • 小孩對「失敗」的理解不同。
    年幼的孩子常常把結果直接跟自我價值連結,失敗了就覺得「我不好」、「我不夠聰明」。
  • 害怕失敗,容易產生逃避。
    如果經常被批評或責備,孩子可能會害怕嘗試新事物,避免再次體驗失敗的感覺。
  • 需要時間建立韌性。
    韌性(resilience)不是天生就有的,而是需要在安全、有支持的環境中慢慢培養。

📝 爸媽可以這樣陪伴

  • 重視努力過程,而不是只看結果。
    多稱讚孩子的努力、嘗試和堅持,讓他們知道成長比立刻成功更重要。
  • 允許孩子感受負面情緒。
    當孩子失落或沮喪時,不急著安慰或鼓勵,要先接納他們的情緒,讓孩子感覺被理解。
  • 示範從錯誤中學習的態度。
    大人可以分享自己失敗過、犯錯後學到的經驗,讓孩子明白,失敗是成長的一部分。

💬 小結論

挫折不是絆腳石,而是孩子成長路上重要的養分。
用耐心和支持,陪孩子一起練習跌倒、再站起來,
才能培養出真正堅韌又有自信的心靈。


📚 參考資料
Center on the Developing Child, Harvard University. (2015). Building Core Capabilities for Life.
中文摘要: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指出,韌性來自於累積支持經驗,且允許孩子適度經歷挑戰與失敗,有助於培養長期的適應力與解決問題能力。

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(APA). Building Resilience in Children.
中文摘要: 美國心理學會建議,讓孩子發展韌性的方法包括:支持性關係、正向自我認知、允許嘗試與失敗的經驗,以及正向的家庭氛圍。

到活動介紹列表 到親子話題列表 到科學小知識列表